close

格蘭父子集團旗下酒廠探秘 @ 威士忌的小天地

這幾天在找我之前寫得品酒會記錄,突然發現FB的介面真的很難找,同時也不方便搜尋,因此略做補充之後放到部落格來。(騙騙流量)

在小天地的品酒會聽邱大聊威士忌,對我這個小朋友來說,真的是很新鮮的體驗。邱大哥的風格很像以前在研究所上課的感覺(無誤),滿滿的流程圖、數字、表格,鉅細靡遺的細節、並附上詳實的資料來源!雖然有點硬,但是聽完之後覺得功力大增XD 另外,百富品牌大使Daniel不時搭腔解釋酒廠的細節與歷史,也是充滿歡樂!今天這個主題以及選酒,如果沒有Daniel大力支持應該也很難成行!(內心充滿羨慕與感謝!!)

品酒會的三個酒廠是很難得我有實際參訪過的酒廠,因此細細體會、有更多共鳴與收穫。僅紀錄幾點心得與感想,作錄。

 

Glenfiddich New Make 69.8%

Kinvinie New Make 68.9%

Balvenie New Make 70.5%

 

1. 關於「製程」與「數字」

這是愛酒人與行銷人角色的拉扯。內心一直掙扎這些數字與細節對於一般消費者的意義。畢竟,真的會鑽研這些細節的人少之又少,威士忌畢竟還是一個情緒性飲品。但這些製成與數字的意義在哪裡?為什麼我們要研究這些東西?對我來說,除了滿足自己可以懂較多的小小優越感之外,還有什麼?

正好我們酒廠的製酒師秘密訪台,這幾天也請教了他很多問題。仔細思索(會拖稿那麼酒不是沒有原因XD)之後,我認為就是這些數字與製程造就了酒廠的「風格」,而消費者要的東西,則是從感官的角度去體驗酒廠的「風格」。

這也回答邱大哥的第三個反思:酒廠風格來自製作技術還是?我想,酒廠的風格當然是來自製作的技術。應該大部分酒廠的蒸餾器形狀都不是初代製酒師設計的,都是買來的;而發酵槽、原料、冷凝管……等,也都幾乎從建廠到現在都是一樣的,因此透過這些器材的使用、固定每一個製程與數字,當然會造就風味類似的酒液。而這個類似的風味經過時間的累積,自然就會造就酒廠的風格。

一般的消費者不需要知道蒸餾的時間、發酵要加幾次熱水、溫度是多少,他只要買到這一瓶威士忌給他滿滿的感動,這樣就夠了。酒廠風格對消費者來說,就是一個他熟悉的味道。或許這也可解釋為什麼當初格蘭傑買下雅柏酒廠的時候,全世界的雅柏粉絲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。

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,這些製程細節與數字,對製酒師來說卻是重要到不行的操縱變因。例如:把酒心的比例再往後抓寬一點,雅柏的泥煤風味會更重;直火加熱的梅納反應、冷凝管的材質……等,都是製酒師創作一款威士忌的重要操作選項,以及挑戰/ 維持/ 突破酒廠風格的方法。

 

Glenfiddich 15Y Bourbon Wood 54.1%

Kinvinie 17Y Bourbon Wood 60.16%

Balvenie 15Y Bourbon Wood 56.3%

 

2. 製酒師的角色

繼續「風格」這件事情。Daniel有提到設定上來說,百富走蜜的調性、菲迪比較多果香,而奇富則是走花香的調性。這些風格原則上都是來自既有的原料、設備以及計算過後的量化製程。

上次參觀南投酒廠時候我在心得註記上寫到:

南投酒廠已經可以做清香型、可以作風味桶、可以利用在地素材做出味道豐富的威士忌,但是這個風味該怎麼取捨?例如潘廠給我們試飲其中一款風味桶的第一版與 第二版,風味上有明顯的差異,但兩款都很好喝,但是哪一個比較貼近這個酒廠的中心理念?我覺得這個會是一個有趣的思考點。

而潘廠長的回覆也很有趣:

風格是人為設定以後逐漸塑造;還是交由時間讓它自然形成 ? 我也常思考這個問題。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個人如果少了年輕時的跌跌撞撞,到老了就算有多大的成就,還是多少有些缺憾,這個威士忌酒廠才8歲,就讓他去嘗試闖蕩吧!

我覺得超過這些數字、製程之外的就是製酒師的態度了。酒廠每年都會有限定版、會有實驗作品,而這些東西都是在「既有的酒廠風格下,去找新的突破」。這當然會和製程有關係,但是最終決定生殺大權、要簽字裝瓶的終究是總製酒師。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當天喝到的三款雪莉桶威士忌:雪莉桶的影響力終究太大,三個酒廠的雪莉桶威士忌幾乎喝不出差異。好喝嗎?都還蠻好喝,但是根本沒有足以被辨識的差異性,雪莉桶主導了所有的風味,也蓋過了既有酒廠的風格。好在三間酒廠的OB風格差異很大,而這就是總製酒師的功力:一方面要突破,一方面也要固守的平衡。

所以,關於邱大哥的第二個反思:製酒是浪漫的藝術還是工藝?我覺得兩個都是。偉大的藝術品終究需要精細的工藝才能達成。沒有製酒師的想法,再多的工藝也都只是大量生產沒有靈魂的大宗物資而已。

 

Balvenie 15Y Sherry Wood 59.2%

Kininvie 21Y Sherry Wood 53.0%

Glenfiddich 15Y Sherry Wood 59.3%

 

3. 蒸餾器的形狀重不重要

我所負責的品牌是擁有全蘇格蘭最高蒸餾器的格蘭傑,回答蒸餾器形狀重要當然是非常政治正確的事情。但撇開工作不談,以前我會覺得蒸餾器形狀不重要,因為橡木桶的主導性實在強烈!但經過一些成長,我發覺,蒸餾器真的很重要。

重要的原因在於:我認為蒸餾器決定了新酒的型態,是清香型、厚重型、油脂豐富型… 而新酒的型態就會影響後續桶陳以及勾兌的方式。

格蘭傑是清香細膩的新酒,適合放在烈酒桶裡面做熟陳(例如波本桶,我相信蘭姆酒桶應該也會不錯)。如果全部都放在釀造酒桶中(例如雪莉)很容易就會被木桶的味道壓垮,讓最後的成酒風味不平衡。相反地,麥卡倫擁有全蘇格蘭最小的蒸餾器,新酒濃郁、厚重、油脂感強,反而合適長時間放在雪莉桶(我相信紅酒桶應該也不差)陳年。這是特色,或者也可以說是限制吧!因此我才會覺得蒸餾器的形狀真的很重要。

 

Kininvie 23Y 42.6%

Glenfiddich 18Y 40%

Balvenie Double Wood 17Y 43%

 

富奸了很久,僅以此文記錄小小小心得,當天能夠有豐富且而自在的討論,真的非常棒!再次謝謝邱大哥、Daniel以及小天地廖大哥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+POTION+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